以下是我寫的教育學概論期中報告,想說既然寫了,也順便放上來。
這次作業有兩種選項,一種是寫參考書籍的閱讀報告,另一種是寫「我所關心的教育議題」,我選了後者撰寫。字數限制是 2000~2500 字,我寫了 2100 字。
因為是通識報告,所以寫的時候並不想只針對自己的科系去舉例,但最後還是有點針對電機資訊相關科系。寫這份報告除了是作業以外,也是在認真思考為什麼現在的制度,大部分的人都有所抱怨。
這個標題是參考之前網路新聞的標題。
大學是不是職業訓練所?
在資工系,我常常聽到同學們抱怨說,「線性代數、微積分、自動機語言等數學課對於未來沒有太大的幫助」「作業都是手寫證明導致就業時都拿不出像樣的作品集」「讀大學只是為了學歷,平常應該多接 case和做 side project,不應該把時間花在考試和寫作業」。這些言論讓我開始思考了一個問題「工程學院只是為了培養業界需要的工程師嗎?」而這個問題可以延伸到「大學是不是職業訓練所?」以及「大學能不能作為職業訓練所?」
如果以政治學的角度來看,「大學等同職業訓練所」誰可以獲利,很明顯的,業界能將訓練員工的成本轉嫁到所有納稅人身上,也能更方便的挑選需要的員工;而利益損失的則有學界以及想往學界發展的學生。由這個角度,我想探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大學漸漸變得像職業訓練所,還有我認為哪些是大學應提供的基本能力及大學的社會責任。
首先,誰真正決定了大學的走向?我認為既不是政府,也不是企業家,而是填志願的學生。像是醫藥、電機、資工、法律等第一志願,都是學生們以就業後的薪水做考量做出的決定,像是數學、哲學、中文、社會學等系,則基於出路的原因較不受歡迎,由此可見,多數人認為大學的科系和未來就業的選擇高度相關。
再者,為什麼高等教育無法和技職教育獨立並行呢?我認為這受到台灣的社會觀念影響,受過大學、碩士教育的薪水普遍較高,導致多數人認為唸大學是必須的。當大學生們普遍為了文憑而唸大學時,大學就需要去最大化所有大學生的利益,也就是它需要去維護文憑的價值。文憑價值的評量又牽扯到了企業對於那間大學人才的評量,因此最後導致大學需要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。
我認為這會導致一些嚴重的教育議題,大學的課程都是為了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而設計的,而不是為了讓學生有獨立思考、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等能力,那再過幾代,是不是研究會漸漸枯竭,技術會達到極限,或是沒有足夠多的人才被培養成能傳播知識的人。那假設產業結構出現變化,其他產業興起,過去培養的人是不是都無能去跟上時代呢?
除此之外,我常聽到同學們抱怨說「學校在教的技術早就退流行了,完全派不上用場」。是的,假若學校都是在教技術,而不是創造技術的基本功或是基礎推理能力,學生們無法舉一反三,那他們學到的知識就永遠停留在他們的二十歲,但他們的下半輩子顯然不能只靠那些知識生活,因此培養自學能力是必須的,像是如何尋找需要的資料,如何檢驗資料的正確性,如何將已經會的知識應用在遇到的問題上,這些都是我認為大學應該培養的技能。
綜合以上幾點後,我們可以思考,對於只渴望學習就業相關技術的人,大學能帶給他哪些文憑以外的收穫,是否能透過在業界的實務經驗來達到更有效率的學習。以下,我想說明大學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職業訓練環境。
仔細檢視我們的大學制度,假設要四年畢業,一個學期需要修 16 學分,而對於每一個學分,上課、複習、寫作業的時間,平均需要花三小時,再加上體育課或導師時間等零學分的課程,少說一週要花 50 小時上課和讀書,也就是平均一天要花到 8 小時。但請注意到,以上僅僅是完成基本的教師要求,也就是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,去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部分深入的研究。因此,期待大學生有自主學習甚至研究的能力,其實是不可能的。另外,以大學部的課程來說,扣掉加退選、考試,一門三學分的課,實際一學期也就 45 小時,是無法培養學生的實務能力的。舉例來說,以程式設計課程為例,教師往往是出作業,然後讓學生回去做,然後交完作業後,並不會告訴學生可以怎樣改進等等。反之,在業界,員工只需要專研他負責的部分,而能體驗完整去將一個主題做到最優的情況,不是像在學校裡,必須去最大化所有科目的分數總和,而犧牲了試著去將學習做到最好的機會。在業界,實務的成果也是會受到客戶較多檢驗及要求的,能實際理解怎樣的能力是業界真正需要的。
總結上段所敘述的幾點,我認為大學中的學習,對於只是想要在業界生存的人其實是沒效率的,他想在大學中獲得的技術,在業界能更有效率地取得並檢驗學習成果。因此,這些人與其抱怨,xx課是他們未來工作不需要學習的,不如說,他們對大學本身的期待是不切實際的,大學不應該被期待是個好的職業訓練所。
最後,我想提出幾點在大學制度中,受到「職業訓練」這個概念影響的缺陷。首先,我認為「必修學分」這個制度其實是可以被討論的,當我詢問系上教授我們為何需要修必修時,他給我的回應是,xx系畢業的學生應該得學會這些。其實,反過來想,為什麼我們是強制規定學生要會這些東西,而不是讓他們去探索他們想要的生涯規劃中,他們需要哪些能力,需要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。第二點,很多科系設定「實習」為必修學分,我認為這個本意是好的,但實務上並沒有好的配套措施,像是實習生為了學分被資方剝削的新聞層出不窮,實際上沒得到學習,而只是被當作廉價勞力的新聞層出不窮。
總結我對大學與職業教育的看法,我認為大部分的大學科系不應該和職業訓練綁定,大學應該是教導學生學習的能力,由企業給予員工職業的訓練,這樣能讓人們獲得更有效率的學習,也不會被一些東拼西湊的政策影響,造成不管是想走學術或是想去業界的學生,都被強迫學習自己無興趣的東西,或是無時間學習自己更有興趣的東西,讓課堂的學習品質上升,使得教育資源能得發揮最大效益。